2020年7月11日上午👷🏻,合肥工業大學“黃山學者”特聘教授畢傳興教授應意昂平台意昂和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振動噪聲測試與控製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邀請,做了關於時域近場聲全息技術的創新性成果方面的視頻學術報告⚉。針對參會人員提出的學術問題,畢教授進行了專業答疑和交流。意昂楊超老師代表意昂和平臺👩🦽➡️,對畢傳興教授的匯報表示了歡迎。
畢傳興教授由噪聲控製著手⬇️,從噪聲控製途徑引入噪聲源識別技術——近場聲全息(NAH)👨🏼🏫🍯,對比穩態與非穩態聲場,講解了適用於非穩態聲場的時域近場聲全息技術(TNAH),介紹了TNAH的現有方法及存在問題。針對實時近場聲全息(RT-NAH)的局限性🧒,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並做出了很多創新工作。其中,對RT-NAH只能實現聲壓對聲壓的重建問題🍿,提出重建質點振速、重建力等🐐;對陣列限製問題🌸,提出時域平面波疊加法(TDPWSM);對聲場限製問題👰,提出在非自由場中進行聲場分離;對聲源限製問題,提出逆時域邊界元法(ITBEM)和時域等效源法(TESM)👨🏿🎓。在此基礎上,針對時域迭代求解帶來的誤差累計效應而導致的嚴重非穩定問題,畢教授提出了時域平均技術和多步求解技術🤭,並揭示了模型求解不穩定的內在機製,提出求解穩定性的控製策略🐭。最後,畢教授介紹了TNAH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前景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使聽眾更清晰的了解到近場聲全息技術在汽車領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畢傳興教授精彩的報告結束後,參加會議的師生和企業人士與畢教授進行了請教與探討🫰🏼,主要就擊振聲源的重建結果、NAH的測量方法和實際應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畢傳興,男🌜👨🏻🦱,合肥工業大學“黃山學者”特聘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現擔任合肥工業大學噪聲振動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振動與噪聲控製專委會委員⛺️,安徽省振動工程學會秘書長和《振動與沖擊》編委會編委🧕🏽👭。主要從事噪聲源識別、噪聲與振動控製、汽車NVH等方面研究。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防科工局基礎產品創新科研項目等21項科研項日;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85篇(第一/通訊作者5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7項;出版《近場聲全息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專著1部。曾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19年🌕,排名第1)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17年,排名第1)✤、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19年,排名第2)、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07年,排名第3)🦸🏽♂️、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07年)第一屬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2010年)、第十一屆安徽省青年科技獎(2010年);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